111年度 – 柚香傳情產業創生計畫 -會展活動規劃與原民祭典體驗
活動時間:111年4月22日星期五08:00~4月23日星期日20:00
活動地點:花蓮瑞穗鄉鶴岡國小、花蓮卓溪鄉卓溪部落及卓溪國小
主持人:蔡顯榮
活動內容:
l 活動進行方式與內容
此次活動主要延伸3月18~20日「原民文化體驗與地方故事採集」活動,及4月1~3日「實踐場地探勘與培力課程訓練」活動。猶記3月20日團隊師生參加瑞穗鄉公所一年一度的「柚花追香」路跑活動,以實際走訪方式體驗在地原民日常生活,收集地方小故事,為地方創生工作增加知識性的文化涵養,令團隊師生印象深刻。本次4月22日再回到花蓮瑞穗鄉梧撓部落,透過計劃主持人蔡顯榮與鶴岡國小游可如校長共同參加「兩岸四地生命及品德教育視像峰會」,將本USR計畫的執行理念與成效,與台灣、大陸、香港、澳門的學者及專家,共同交流偏鄉產業創生工作點滴。而在4月23日則前往花蓮卓溪鄉卓溪部落及卓溪國小,參與地方民俗節慶-布農族「射耳祭」活動,雖然因疫情關係活動規模大幅縮小,但經由與地方人士的茶會交流,及觀摩與體驗卓溪射箭隊英姿,團隊師生能添增對地方文化的認同,瞭解部落是學校的根,學校是部落的希望,原民偏鄉的產業創生工作實該由地方小學的師長、家長做起。
活動參與期間,團隊師生思考如何連結及應用4月份微學分課程-「網路媒體文宣實作」及「展覽會顧客關係管理」,讓學生瞭解充份運用自身所學,開始構思地方文化與商務活動的關連性,並在網路上帶動人氣,激勵學生學習成就,達成此培力課程規劃與訓練使命,並引領地方青年能迴游到部落,從個人生命教育連結到部落發展永續。
活動回饋與成效:
l 與會人員意見與回饋
◎4月22日會展活動規劃的實踐-「兩岸四地生命及品德教育視像峰會」
黃玟綺表示,參加了兩年多「USR柚香傳情產業創生計劃」,跟著蔡主任不定時的到花蓮瑞穗鶴岡國小參與在地各項原民活動,不論是豐年祭、阿美編織、採箭筍⋯等,各項活動體驗都讓我們更認識在地文化,地方踏踩之外更協助當地柚農銷售產量過剩的柚子為計畫的重心,提升柚子附加價值並加強部落經濟力,將柚子加工開發柚子清潔劑之副產品「柚見幸福慕斯清潔劑」做銷售,目的就是為改善鶴岡學童就學、農民產銷、原民文化所執行的計畫。
陳青枝表示,計畫中後續利用社群經營、撰寫文稿、影片紀錄、網路行銷的方式來行銷本計劃之產品,透過社群網頁讓更多有影響力的人看見花蓮鶴岡,很榮幸今年我們執行兩年多的計畫能被「香港生命及品德教育協會」看到,更被邀請參加「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視訊會議」,團隊特地到鶴岡國小與游可如校長一同上線參與,視訊會議中聽著游校長分享阿美族實驗小學課程轉化的經驗,鉅細靡遺的辦學理念,讓我很羨慕鶴岡國小的小朋友能擁有這麼有趣的課程,每天的課程中不再只是枯燥乏味的國英數自社,融入在課程中不同的是部落的認識、部落的環境、學習母語、創意料理活動等等,與一般國小不同於有更多的民族文化課程作學習,讓鶴岡小朋友們的學習發展更加豐富。
游可如表示,鶴岡國小位處於花蓮縣瑞穗鄉193號縣道上,坐落在花東縱谷平原秀姑巒溪流域,在這塊孕育阿美文化的豐美之地開展出全台灣第二所阿美族實驗小學。本校位於鶴岡村,內含兩個原住民部落,北端為梧繞部落(’Olaw),南端則是屋拉力部落(’Olalip),兩個部落族群皆為阿美族,部分客家人與漢人散居,是花蓮縣栽種鶴岡文旦柚著名產地。然而部落是學校的根,學校是部落的希望。民族實驗小學屬實驗教育中公辦公營之型態,其經營係基於民族教育特定理念,故學校與在地部落關係緊密。本校教育願景是培育每一個孩子成為現代阿美族,透過以阿美族民族智慧為基底的學校教育,設計符合在地情境的民族教育課程,結合在地「人、文、地、景、產」等跨域元素,參考NPDL架構持續精進與創新教師專業實踐,為深化學生探究與思辨能力,帶動「家庭-部落-學校」三層級合作,營造同村共學的情境,以期引領孩子從「認識」走向「認同」,從個人生命教育(個人圖像)關連到部落發展永續(大圖像),進而關懷民族生存與永續發展。
顏華吟表示,面對全球連結緊密且快速變遷的世界,期待民族實驗教育的孩子知道自己從何而來,並願意承擔起延續部落與民族文化的責任,在未來的社會中以嶄新的樣貌實踐「現代阿美族」的生命旅程。如今看著鶴岡國小課程在這兩年有這麼大的變化,也都是因為游校長將她的辦學理念ㄧ件件地落實,為學校帶入合適的資源,並與學校老師們共同規劃相關課程,讓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技能,聽著校長分享經營鶴岡國小的理念,還有完整的課程結構,讓我覺得國小階段能有這麼認真的校長在帶領學校,課程又相對豐富多元又有趣,真的是讓我也好想讀啊!也很開心自己參與的計畫,可以被校長引入學校作為校外資源,實在是與有榮焉,也令我們執行兩年多的USR計畫感到小有成就。
◎4月23日原民祭典體驗-布農族「射耳祭」
閱讀文獻可以得知,打耳祭又稱射耳祭、鹿耳祭,是台灣布農族傳統祭儀之一,是每年布農族最盛大的比武,狩獵的祭典,也是布農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祭典,約每年4~5月間也正好是小米結穗的時候,其中部落頭目會召集所有男性參加祭典儀式,女性是不能進入祭典內,更不可觸碰獵槍,祭典過程會有獵前槍祭,射耳、分肉、頌功酒宴等流程,從祭典中也可以展現傳統服飾及歌聲,祭典的主要含意向祖靈祭祀,祈求來年豐收,另一個目的也是為了讓長老帶領族中男性,擊射到獵物耳朵儀式,將打獵的精神傳承下去,活動意義尊敬善烈的英雄,並教導小朋友學習射擊,傳統布農族身處高山對大自然也十分敬畏,當然這個重大的祭典,也就十分的肅穆嚴謹,而報戰功的意思就是男子可以大聲宣布自己的戰績,除了彰顯自己優秀的成績外,還可以光耀家族,不可誇大虛報,但因時代變遷,現在報戰功通常只會出現在婚禮,或是祭典中。
黃翊茹表示,去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活動都無奈被迫取消,所幸去年在疫情前參加了花蓮卓溪鄉的射耳祭活動,當時感到十分新鮮,但走馬看花吸收有限,今年再度以執行USR計畫來到花蓮卓溪,當我們抵達花蓮玉里車站後,部落師長來接我們的當下,看到田校長、老師們還有小朋友們真是感觸特別強烈,過去在卓溪的回憶都湧入腦中,明明才過了兩個季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長高的速度完全出乎意料的快,在與小朋友們確認過眼神後,是一個個蜂擁而上的熱烈歡迎我們蒞臨儀式,更有趣的是卓溪國小學生看到許多宏國德霖的大朋友後,爭先恐後地搶著擁抱及問暖,這畫面真是窩心啊,令人印象深刻。
紀順耀表示,4月23日原訂是花蓮卓溪部落的射耳祭典活動,這是一個以布農族為主的祭典盛會,如同阿美族的豐年祭、華人社會的春節活動,今年受疫情影響大幅縮小活動的規模,但是師生團隊中有人曾參加了去年射耳祭,在老人帶新人沿途解說下,新人的學習效果不致於受到疫情太多影響。回顧去年我們欣賞到國際等級的八部合音和震撼全場的鳴槍,今年則融入了射耳祭觀摩及體驗,活動內容結合傳統技能競賽增加了有趣性,不論是背籃負重、鋸木比賽⋯都讓團隊師生躍躍欲試!雖然這次射耳祭典因疫情許多活動我們只能遠觀、無法下場體驗,但至少參與了射箭體驗這一項目,也算是疫情當下的小小收穫。
鍾慧卿表示,所謂射箭體驗,是由巴西里約奧運的射箭國小當教練的卓溪國小射箭代表隊,指導此次參與活動的USR團隊師生,教授我們射箭技藝及布農族射箭文化及俗儀,每位參加者都由一位小小教練教授射箭技藝,過去我們常自詡「大手拉小手」,我們宏國德霖科大學生是會展輔導員,卓溪國小小學生是會展小小兵,現在反過來變成「小手拉大手」,卓溪國小小學生射箭輔導員,我們宏國德霖科大學生轉換身份成為射箭新兵,這樣的教學相長很有意思,加深了我們與地方青年的文化交流及認同,有助於我們下一階段USR計畫的執行。
陳盈璇表示,此次來到卓溪部落的射耳祭典體驗,射箭體驗令團隊師生印象最為深刻,每人都有三位以上的小老師,指導著我們拿箭的姿勢、瞄準的角度、拉弓的力道,讓我們從射中箭靶的外圍,慢慢往箭靶的中心邁進,更讓我們認識傳統弓箭與專業參賽的弓箭兩者的差別,以重量而言就有很大的差別性,不得不佩服小朋友們每天舉著比自己還要高、重量更是單手拿都很吃力的弓箭作練習,甚至在每場的比賽中都有卓越的傑出成績,也看到小朋友們看待射箭這件事的堅持和毅力,這也是我認為現在大學生應該學習的一個態度。
蔡顯榮表示,如果是用會展的角度來說明這次的打耳祭活動,實際參與透過宣傳,交流的方式來帶動台灣原住民這個有意義的傳統文化祭典,不但帶動文化,也透過宣傳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這項文化的精神,重點事項一定要保留原本的傳統祭典方式,也可以透過攤位的展覽,導覽展出的方式請當地布農族人進行實際講解,展示所需武器、服飾,音樂特色來進行教學。
l 活動反思檢討
撰寫結案報告的期間看到一則新聞,2002年4月26日自由時報報導「愈在地愈國際,10所大學攜手7間偏鄉小學打造特色」,內容提及教育部國教署「台灣偏鄉特色小學國際與創生計畫」報告,以7所偏鄉小學為平台,結合10所大學能量,協助活絡偏鄉經濟,導入未來想像為基礎的地方創生概念,整合偏鄉小學特色課程,提升偏鄉教學品質,形成地方創生的契機,形成具國際化的文化特色聚落,招徠國際觀光客,達到愈在地愈國際的效果。其中輔仁大學團隊協助新光社區的地方創生,將新光國小特色課程「薪TAYAL」結合部落觀光及泰雅族神話故事,設計成實境解謎包,以各個景點的特色與自然環境的景觀,結合關卡設定的遊戲故事,讓前往參加課程的國際學生及家長更了解新光部落與泰雅文化,並結合LINE線上導覽,增加與玩家的互動,也給予解謎中景點的相關知識,或是解決途中遇到的狀況,未來還可透過線上報名該校特色課程,讓國際觀光客來新光部落觀光能更便利,足為本計畫借鏡。
本次活動有一個亮點就是連結宏國德霖科技大學、鶴岡國小,共同參與了香港2.1大教育平台、香港非常遊學教育基金會、香港生命教育促進會所辦理的「兩岸四地生命及品德教育視像峰會」,峰會上計劃主持人蔡顯榮與鶴岡國小游可如校長將本USR計畫的執行理念與成效,與台灣、大陸、香港、澳門近400位學者及專家分享,共同交流偏鄉產業創生工作點滴,同時克服了疫情所來的活動停滯,實為難得。本計畫即期望經由大學與小學攜手合作,將花蓮鶴岡國小、卓溪國小課程變得有趣又獨具地方特色,希望往後能吸引更多國際學生來台參與課程,大學團隊能與社區居民合作成立社會企業,協助地方產業轉型,增加競爭力,使其能永續發展,形成具國際化的文化特色聚落。
其次,雖因疫情使這次「射耳祭」活動規模縮小,但團隊師生經由觀摩與體驗卓溪國小射箭隊英姿,瞭解部落是學校的根,學校是部落的希望,原民偏鄉的產業創生工作實該由地方小學的師長、家長做起,加深了台北都會青年對偏鄉部落的認知,亦有助於接續USR計畫的持續推動。
活動剪影 | |
4月22日扺達花蓮鶴岡國小, 游可如校長為我們解說學校生命教育 及服務學習課程推動理念 |
因防疫措施,在5個教室裡分別架起網路視訊平台, 準備與大陸、香港、澳門等生命教育及 服務學習工作者,分享活動成果 |
左上香港2.1大教育平台執行董事戴希立校長, 右上花蓮鶴岡國小游可如校長, 右下宏國德霖科科大蔡顯榮助理教授 |
「兩岸四地生命及品德教育視像峰會」, 吸引台灣、大陸、香港、澳門近400位學者 及專家上線交流與分享 |
花蓮鶴岡國小游可如校長, 在視訊會議中強調部落是學校的根、 學校是部落的希望,原民偏鄉的產業創生工作 實該由地方小學的師長、家長做起 |
視訊峰會的經驗分享機構來自大陸大陸地區及香港、 澳門,台灣地區有花蓮鶴岡國小(姑巒阿對實驗小學) 及羅東高中。計400人次線上參與 |
部份團隊師生合影 | 鶴岡國小的第一視訊會場成員合影 (防疫關係共有5個訊視會場) |
4月23日來到花蓮卓溪部落中的卓溪國小, 八部合音的歡迎歌曲響徹雲宵, 令我們倍感窩心,舒緩疫情當下一陣憂鬱 |
花蓮卓溪國小田楊喬校長與我們分享偏鄉學校的辦學理念, 第一要誠實、第二要勤勞, 第三要多與外界接觸打開學習視野。 很高興與宏國德霖科大合作, 讓學生有機會向大朋友學習,拓展新的人際領域 |
受疫情影響縮小了射耳祭典規模, 但仍有機會體驗布農族的射箭傳統, 在巴西里約奧運國手高浩文指導下 我們初次體驗布農族的射箭文化及俗儀 |
在碳烤圍爐的過程中,我們習得射耳祭典的獵前槍祭, 射耳、分肉、頌功酒宴等流程, 也感受祭典中的傳統服飾及歌聲, 以及向祖靈祭祀祈求來年豐收等意涵 |
與部落居民共餐前,我們參觀了部落居的農事、 農作物、倉儲運輸設備, 瞭解偏鄉地區產業創生不易, 很大因素是青年無法返鄉接濟農事, 加深我們導入USR計畫的使命感 |
活動過程中提及卓溪國小高年級學生 能於今年夏天來到台北,換宏國德霖科大當主人, 帶領偏鄉小學生參訪台北大型會展活動會場, 開啟學習視野,與大朋友混齡學習, 縮短彼此間的城鄉距離 |